【教育沙龙】 以德育心 以智慧心 以体强心 以美润心 以劳健心 五育并举,将促进心理健康贯穿育人全过程 光明日报记者 唐芊尔 光明日报通讯员 王夏雯 访谈嘉宾 西北师范大学校长、教授王占仁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所长、教授俞国良 琼台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吕治国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部长、教授罗良 新学期伊始,山东济南市的中小学生观看了5部由学生主演的校园心理剧,迎来了特别的“开学心理第一课”。各地大中小学校也纷纷推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调整心态,完成假期向开学的过渡,以更好地适应校园生活。近年来,各级学校对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愈发重视。但是,如何让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停留在个别的活动层面,而是真正融入学校教学管理全过程,仍需更多探索和实践。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而健康的心理是各类人才的必备要素。2023年4月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印发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要通过五育并举促进心理健康,强调以德育心、以智慧心、以体强心、以美润心、以劳健心。这为学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方向和思路。 德智体美劳五育,对于学生心理健康分别有什么作用?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为什么要提倡五育并举?各方如何协同配合来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记者专访了相关专家。 五育并举有助于提高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 记者:为什么要提倡五育并举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王占仁:就我的工作经验来看,现阶段引发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多为学业问题、自我认识、人际关系和家庭成长环境等,这些因素阻碍了学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传统以成绩为评价标准的教育理念已经不符合新时代的需求,要想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就必须从多维度预防和解决心理问题。 五育涵盖了道德、智力、体育、艺术和劳动等多个方面,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和素养,使其在多方面得到发展,有助于提高整体心理健康水平。只有依靠五育紧密结合、相互作用,才能各尽所长,协调发展,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不同领域的活动,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兴趣、优势和劣势,有助于形成积极的自我认知,也契合了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因此,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五育缺一不可。 吕治国:心理健康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蕴含在五育之中的内在要求。五育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的每一个“育”在地位上是平等的,在功能上是独立的,且各有侧重,彼此之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如果只强调某一个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则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无法发挥出其在促进心理健康方面的作用,甚至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比如,过度强调智育,很容易给学生的成长发展带来压力,又因缺乏其他渠道纾解,久而久之容易造成心理问题,不仅没能发挥出智育对促进心理健康的支持作用,反而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只有五育并举,才能将促进心理健康贯穿于育人的全过程、各方面、各环节,在各有侧重中彼此依存、相互促包養網进,共同指向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产生协同效应、互补效应和累加效应,实现“1+1>2”的整体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