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頭是科技結果、一頭是產業需求,促進結果轉化落地,離不開健全高效的平臺和渠道。近年來,瞄準產學研對接痛點堵點,各地通過搭建交通平臺、培養服務人才等方法,助力科技結果加快走向市場。 打造“科創淘寶”,推動供需高效對接 步進湖北科創供應鏈中間,屏幕實時顯示著平臺進駐用戶、服務機構、供需婚配等數據。從儲能系統效力晉陞技術到防結劑技術開發,從征集車銑編程工程師到尋找有機分解研討員,一條條有關技術、人才等的對接服務信息“滾動上新”。 2023年,湖北科創供應鏈平臺剛上線,就有一樁“科創姻緣”勝利聯姻。研發高機能紅外探測器芯片新產品時,武漢高德紅外股份無限公司(以下簡稱“高德紅外”)碰到難題。原來,公司產品之前所用的消光涂層資料,吸光率多在95%以下,且生產及涂抹工藝流程較復雜、生產本錢高,達不到年夜規模量產的請求。為尋找解決計劃,高德紅內在科創供應鏈平臺發布技術需求。平臺任務人員第一時間響應,在深刻研討企業需求后,幫助婚配上中國科學院金屬研討所科研團隊。 雙方聯合攻關,經過3個月的多輪送樣測試及工藝優化,樣品吸光率達到98.68%,打破了關鍵部件的量產瓶頸。 “企業在平臺上找技術,技術在平臺上找落地場景,科創供應鏈平臺就是‘科創淘寶’,幫助各方像網購一樣便捷對接。”湖北省科技廳結果轉化處處長陳建華說。今朝,科創供應鏈平臺已進駐企業約6.6萬家,科創需求數量4.7萬多項,完成供需婚配1.4萬多項。 盤活“線上”資源,跟進“線下”服務包養平臺推舉。作為科創供應鏈中間地點地和武漢節點,武漢產業創新發展研討院(以下簡稱“武創院”)在結果轉化體制機制和形式上做出一些新摸索。例如,創新財政資金“撥轉股”的方法,給予晚期項目必定專項資金支撐,項目勝利后,再根據約定包養網或通過市場化的方法轉變為股權投資或加入,助推創新團隊邁出結果轉化“關鍵第一個步驟”。 武創院戰略規劃部部長胡波濤說:“通過‘撥轉股’方法,今朝武創院已支撐近40個晚期項目團隊,域控智驅、燭照生物等項目已完成轉股全流程閉環,一批項目獲得社會資本青睞跟進,有用晉陞了財政資金應用效力。” 新技術、新產品構成新產業、新動能,場景是主要載體和鏈接環節。 問場景創新之需,答場景應用之問。北京搭建了應用場景統一發布平臺,2024年累計發布應用場景619項;上海打造全球技術供需對接平臺,累計匯聚3579家企業6622項需求、4679項科技結果,收到解決計劃3000多條。 設立“轉化門診”,量身定制轉化戰略 “‘轉化門診’真是及時雨!明確下一個步驟怎樣走后,我對產業化更有信念了。”華東師范年夜學性命科學學院副傳授孫越說。 孫越所包養說的“轉化門診”,是華東師范年夜學聯合技術轉移專業機構,以“把脈問診”方法設立的交通平臺,通過一對一指導,幫助科研人員拓寬科技結果轉化路徑、下降轉化風險。 孫越長期從事植物碳封存應用相關研討,盼望將原創的泥炭蘚種植相關技術轉化。此前,多位投資者曾提出一起配合意向,但由于缺少商業化經驗,對怎樣實現從實驗室走向市場、怎樣對外一起配合,孫越心里一向拿禁絕。 帶著疑問,孫越參加了學校舉辦的“轉化門診”活動。在現場,專家逐一剖析“橫向項目一起配合”“共建實驗室”“進股成立企業”3種計劃的特點和實施戰略,解答了她的迷惑。 不久后,專家又與孫越團隊屢次深刻對接,達成產業化一起配合意向,僅用兩個多月就明確了設立創業企業、通過100%全賦權實現作價進股的轉化路徑,并提出了應用標的目的和產業布局等建議。今朝,孫越團隊項目已經完成了階段性中試目標梳理,進進中試啟動階段,設備開發、資源鏈接、法務咨詢等任務也在同步推進。 為什么設立“轉化門診”?華東師范年夜學校長錢旭紅解釋:“由于‘不會轉’,一些科技結果雖然很好,但沒法從‘書架’走上‘貨架’。引進市場化技術轉移機構,就是盼望量身定制轉化戰略,幫助科研團隊少走彎路,讓科技結果更好落地。” 往年9月,華東師范年夜學“轉化門診”首期開診,至今已舉辦4期,吸引了全校18個院系、66個項目團隊參與。今朝,專家團隊遴選出12個項目進進概念驗證階段,此中8個已進進賦權流程。 加強科研項目與產業對接,通過年夜賽篩選優秀項目,獲得市場關注是途徑之一。 2023年4月,北京工業年夜學舉辦首屆科技創新結果轉化促進年夜會,與會企業發布技術攻關榜單,由北工年夜科研人員“揭榜”。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副傳授紀姝婷團隊與北京智同勝利對接,一起配合研發生產擺線齒輪加工機床。今朝,北京智同已將該技術投進應用,晉陞了國產RV包養網減速器的產品競爭力。 強化路演對接、推動結果轉化。2024年,北京舉辦中關村“火花”系列活動,推動高校院所、醫療衛生機構等舉辦活動75場,推介項目1181項;湖北創辦醫工穿插創新發展年夜賽,16強項目中全球首臺(款、套)占9項,國內首款占4項,進進臨床研討及應用12項。 培養“科技紅娘”,牽起創新鏈與產業鏈 2024年6月,丁延偉團隊項目落戶安徽廬陽年夜數據產業園,邁出了結果轉化關鍵一個步驟。 丁延偉是中國科學技術年夜學合肥微標準物質科學國家研討中間傳授。從芯片到年夜型設備,熱治理都是一項主要技術,而好的熱治理起首要有好的熱剖析。終年深耕熱剖析領域,丁延偉手頭“攥著”自立研制的熱剖析與量熱儀產業化技術結果,也通過了學校的科研結果賦權。準備籌辦企業時,他卻犯了難:“缺乏啟動資金,對口的產業政策也不太清楚,不明白到哪兒落地好。” 關鍵時刻,合肥科技結果轉化專班一組聯絡員、安徽科技年夜市場建設運營無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安徽科技年夜市場”)高級項目經理盛子杰幫了年夜忙。在中國科學技術年夜學掛職時,盛子杰清楚到丁延偉團隊結果和需求,經過咨詢、摸排,得知合肥市廬陽區也正在相關領域積極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