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Month: April 2024

在博鳌,近距离体验“查甜心包養網近零碳”(探访)_中国网

博鳌亚洲论坛会议中心及酒店改造项目。 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摄 博鳌近零碳示范区内的“花朵风机”。 新华社记者 曹梦瑶摄 博鳌东屿岛零碳休息区。 新华社记者 张丽芸摄 博鳌近零碳示范区内的光伏地砖。 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摄 核心阅读 新能源车驶上东屿岛,花园皆由建筑废弃物建造,参会嘉宾免费品尝着零碳咖啡……“绿色”细节随处可见,刚刚结束的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作为近零碳示范区启动运行后的第一届年会,让更多参会者对“近零碳”有了切身体验。 “今年年会是博鳌近零碳示范区启动运行后的第一届年会,经初步核算,本届年会实现了碳中和办会的目标。”3月29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闭幕新闻发布会上,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李保东宣布,本届年会实现碳中和办会。 2022年以来,住房城乡建设部与海南省共同建设“博鳌包養網價格近零碳示范区”。两年多来,双方结合当地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对既有整体区域进行近零碳改造,目前已完成8大类18个项目,示范区改造项目全面完成。 何谓“近零碳”?“就是能实现区域内年温室气体净总量持续降低并逐步趋近于零。”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刘联伟解释。 日前,博鳌近零碳示范区创建成果,获得了国内首个由德国能源署颁发的“零碳运营区域认证”,被纳入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更新典型案例和国家能源局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典型案例,已实现近零碳运行。 博鳌近零碳示范区如何管理运行?在常年高温的海南包養,怎样做到既舒适又节能减排?记者进行了探访。 阳光海风送“绿电” 在博鳌亚洲论坛国际会议中心喷泉广场,两排绿色“花朵风机”迎风绽放。“它是目前世界上启动包養速度最低的风机,1.2米每秒的风速即可启动,能实现24小时持续发电。”刘联伟说,在博鳌,风、光、热等资源是近零碳示范区创建的最大优势。 岛上最大的单体建筑——博鳌亚洲论坛新闻中心外,几名媒体工作人员正体验单车骑行装置为手机充电。装置正前方,一片深蓝色的光伏地砖引人注目,它和新闻中心屋顶629块光伏板一同“捕捉”阳光,屋后则立着一块用来存储绿电的“大电池”。 这块“电池”大有来头。刘联伟介绍,示范区建设时,面向全球征集技术方案,国内一所高校团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钒液流技术脱颖而出。“该技术可做到长时储、多充放,其充放次数较传统锂电池提升近4倍。”屋顶光伏、立面光伏、光伏地砖、花朵风机……通过改造,新闻中心建成高水平的“光储直柔”配电系统,年发电量约52万千瓦时,比起50万千瓦时的年耗电量,还略有盈余。 换上“绿衣”的不只新闻中心。从高空俯瞰,从屋面到车棚,随处可见光伏太阳能发电板打造出的多重绿色低碳场景:光储充电站的液冷技术最快让车辆10分钟内充满电、论坛年会所有场馆实现100%绿电供应、中餐厨房实现全电化…… “博鳌近零碳示范区提供了一个可靠的环保范本。”土耳其新闻工作者穆扎菲·古萨尔几乎走遍了博鳌近零碳示范区的所有场馆。当了解到这里的用电均来自阳光、海风,他竖起大拇指,由衷赞叹。…

新华全媒+·镜头连中外丨城市夏日“会客厅”查包養經驗——当塞纳河遇见亮马河_中国网

塞纳河,是流经巴黎市中心的法国第二大河。它自西向东穿城而过,包養網将巴黎分为著名的“左岸”和“右岸” 。左岸文艺气息浓厚,众多咖啡馆、剧院、书店林立,是文豪巨匠流连的“文化天堂”;右岸坐落着昔日的王宫卢浮宫和今天的总统府爱丽舍宫,是巴黎的政治中心。 亮马河,自北京北护城河起,由西向东,最后汇入坝河,流经各国使馆、国际酒店、百货商场、潮流商街等区域,串联起北京知名的国际化商圈。2019年,北京市朝阳区启动了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包養岸建设。两年后,经过全面治理和环境提升,亮马河不再只是一条小河,而是“1河2湖24桥18景包養”贯通的一片水域,成为京城“打卡圣地”包養網。 炎炎夏日里,河岸也许是城市最好的“会客厅”。盛夏的巴黎和北京,有了共同的河岸休闲方式,亲水生活的画面和谐生动,相映成趣。河水潺潺,予人清凉,也流淌出一幅幅美好的人居画卷。 这是北京亮马河风光(7月8日摄)。 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   

高单产,怎炼查覓包養價格成?——来自松辽大地的春耕备耕观察_中国网

四月的东北,春意正浓。 广袤的包養松辽平原上,机械轰鸣,高标准农田建设正酣;种子一条街,种粮大户正在对各式新品种反复挑选;一纸纸合同签下,或入社、或托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不断扩大…… 吉林省已连续两年位列我国粮食主产区亩产第一。今年,全省上下紧紧围绕土地做文章,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基础、先进育种技术转化为核心、经营方式创新为支撑,正向农业高质量发展目标迈进。 提速扩良田 基础更扎实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 吉林省榆树市黑林镇豆坊村的地头上,彩旗飘舞,机械隆隆。正在建设中的排水渠从田野伸向远方,一条水泥机耕路已见雏形。 “高标准农田建完后,旱能浇,涝能排,多打粮更有信心了。”豆坊村党支部书记刘朋会和几个种粮大户站在地头上观看着施工现场,十分兴奋。 3月20日,在吉林省榆树市黑林镇豆坊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工人们在修缮排水沟渠。新华社记者 薛钦峰 摄 榆树市有“天下第一粮仓”的美誉,拥有基本农田500万亩,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去年汛期十余个乡镇受灾,不少农田沟渠、田间路被冲毁,一些农田减产甚至绝收。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优先把东北黑土地区、平原地区、具备水利灌溉条件地区的耕地建成高标准农田。3月初,冰雪尚未融化,施工企业已提前进入豆坊村施工现场。“东北施工期短,我们加班加点,力争当年完工当年见效。”施工企业负责人说。 今年国家提高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和建设投入,调动了吉林产粮大县积极性。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要完成近6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去年的近1倍;长春市计划新建300万亩以上,比去年多出近200万亩……一些县市还配套资金,建成一批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在“田成方、路成网、旱能浇、涝能排”基础上,推动新品种、新技术和智慧农业等先进要素向土地聚集。 4月2日,在吉林省公主岭市范家屯镇乾程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驾驶农机整理耕地上的秸秆(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外表看不出啥,内容都埋在地下。”在吉林省德惠市义和村,惠泽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林青松指着眼包養網價格前一望无际的高标准农田示范田,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田里已播撒有机肥和各类菌剂,减少了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地下铺设了滴灌管,安装了“水肥一体化”设备,可实现精准施肥灌溉;田间地头的气象、病虫害监测设备可以将各类指标数据实时回传,农技人员可以远程监控……林青松说,高标准农田建成后,耕地质量可以提高1个等级,粮食增产10%至20%。 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改包養網变了传统农业“望天收”的被动局面,为稳产高产打牢根基,还推动农业生产“变优”“变绿”,产粮大省向农业高质量发展更进一步。 今年,吉林省力争新建高标准农田1000万亩,新建面积创历史新高,争取到2027年,将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突破新技术 育种“加速度” 选好一粒种,丰收有底气。 吉林省公主岭市朝阳坡镇种粮大户赵亚辉每年都要到当地科研院所、企业的试验田考察,今年包養打算再试种几个新品种。“这几年新品种明显增加,再也不用担心连续种植同一品种导致产量下降了。” 4月2日,在吉林省公主岭市范家屯镇乾程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驾驶农机整理耕地。新华社记者…

太空种子结硕果_查甜心包養網中国网

我国航天育种创造直接经济效益逾千亿元 太空种子结硕果 清明节前完成播种后,江西省遂川县碧洲镇农民王头生隔三差五就会来到水田边,查看“太空莲”的长势,“你瞧,现在都长出立叶了,后期管理好,收成错不了。” “上过太空的莲子就是不一样,亩产翻番、口感鲜甜。”王头生打开了话匣子,“亩产1000斤,毛收入6000元,真是实实在在的致富莲。” 王头生所说的“上过太空的莲子”,便是航天育种的成果“太空莲36号”,如今推广面积超2000万亩,占全国白莲种植面积的80%以上。 “航天育种也叫太空育种,是让种子搭乘返回式航天器进入太空,利用宇包養網宙射线、微重力、高真空等特殊环境诱发种子基因变异。种子返回地面后,再选择可遗传的优良变异用于培育优质高产多抗植物新品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国家航天育种工程首席科学家刘录祥介绍。 1987年8月,我国第九颗返回式卫星首次搭载水稻、辣椒等种子,开启了我国农作物种子的太空之旅。据介绍,目前我国已进行航天育种搭载实验3000余项,育成主粮审定品种260多个,蔬菜、水果、林草、花卉新品种上百个,年增产粮食20多亿公斤,创造直接经济效益逾千亿元。 航天育种的一大批新品种已走入市场、走上餐桌,进入日常生活 在“蔬菜之乡”山东省寿光市,中国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10号馆的航空育种展区里,番茄、茄子、辣椒等蔬菜长势良好。“这里共展示了13个新品种,都是航天育种成果的代表,具有高产、优质、早熟、抗病力强等优点。”场馆负责人马尊娟介绍。 早年间,来自山东省平度市的47克青丰一号小麦种子、20克马家沟芹菜种子、21克明村大黄埠西瓜种子、10克樱桃番茄种子随我国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一起飞上太空,种子返回地面后,运用选育、杂交等技术,丰富了育种遗传资源,为培育出产量更高、抗性更强、品质更优的新品种提供了充足的技术参考与支持。 “太空西红柿现已经过5代繁育了,今年夏天市民就能尝鲜了。”这些西红柿色泽比较深,而且个头相对较大。平度市明村镇大黄埠村党支部书记吴仁杰说,今年村里种了5亩太空西红柿,长势好、个头大、产量高,而且非常甜,“据专家检测,它所含的番茄红素要比普通西红柿高出4到包養網價格6倍。” 原产于北美地区的蔓越莓,如今成了黑龙江特产。为了培育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蔓越莓新品种,黑龙江省抚远市的蔓越莓种子曾两度搭乘神舟飞船。比拳头大的彩椒、又大又甜的草莓……太空种子落地发芽结果,扮靓百姓餐桌,丰富着人们的味蕾。 “从粮食作物、蔬菜水果到花卉牧草等,航天育种的一大批新品种已走入市场、走上餐桌,进入日常生活。”刘录祥介绍,我国先后利用各类航天器,搭载植物种子、菌种、试管苗等,从小麦、水稻、玉米、大豆、油菜、花生、棉花等主要粮棉油作物,以及番茄、辣椒、黄瓜等园艺作物中,育成和应用了一系列新品种,在牧草、林木、花卉等领域也有一定规模的推广应用。 “太空旅行”后,距离成为真正的太空种子还有很长的路 不是所有的种子上天后都会发生奇妙变化。有的种子在空间飞行一周,最长的在太空中遨游了27天,能够改变的概率可能只有千分甚至于万分之几。“不管是航天育种,还是其他育种方法,归根结底都是创造变异、选择变异,然后利用变异的过程。育种专家培育太空种子,不仅追求产量,同时也看重品质提高、营养改善等优良性状。”刘录祥介绍。 种子筛选是航天育种的第一步。“航天器的每一克载荷资源都很宝贵,上天的种子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刘录祥说,航天育种材料种类丰富,既有主要农作物、经济作物等种子,也有不同地方特色品种和珍稀物种的种子,还有微生物菌种等。近年来,在全国航天育种协作组和航天育种产业创新联盟推动下,一批批“希望的种子”乘着神舟飞船升空、跟着“嫦娥”航天器绕月,实现批量化航天育种。 “太空旅行”是第二步,在这之后,距离成为真正的太空种子还有很长的路。据介绍,要培育出比较成熟的品种,至少要8—10年时间。漫长的选育过程中,产量、抗性、品质、市场价值等每一项都要过关。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可能导致前功尽弃。“大量的品系在试验的过程中被淘汰,留下来的只有通过专业机构品种审定(或鉴定)的,才叫太空种子,比例非常小。”刘录祥说。 如今,经过航空育种的小麦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地区及周边的种植面积达到200万亩以上。“航天育种只是一种诱变方法,回到地面后的选育方法与常规育种没有太大区别。”呼伦贝尔农垦拉布大林农牧场有限公司技术员杨光伟介绍,种子回来后,要进行地面第一次包養平台推薦试种,出苗后选择有良好变异的单株进行第二代种植,然后把好的突变体后代再进行第三代种植,经过多代繁育最终获得稳定的新品种。 3月8日,北大荒薯业集团与航天生物集团广梅航天育种研发中心签订空间生物搭载试验项目合作协议,合作期限3年。试验过程中,北大荒薯业将提供马铃薯薯粒(三个品种)、马铃薯实生籽(三个组合)进行搭载试验。“种薯是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目前,航天育种已成为创制新种质资源的重要途径。”北大荒薯业集团相关负责人马力说。 中国空间站正式建成,构建基于空间站的航天育种新体系 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大厅,各式各样的太空种子被装在一排排贴有品种标签的透明罐子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从1994年开始航天育种研究工作,至今已有30年。 “鲁原502”就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合作选育的高产优质小麦品种,也是目前我国航天育种中单一品种累计推广面积最大的农作物品种。“‘鲁原502’解决了小麦大穗型品种易倒伏的难题,已成为全国主导品种,累计推广1亿亩。包養”刘录祥说。 水稻、小麦、棉花、蔬菜……利用航空育种技术,我国已培育出一系列高产、优质的农作物新品种。国审超级稻品种Ⅱ优航1号,实现了高产与优质的协同改良,创造并保持了再生稻百亩单产世界纪录;2021年通过河北省审定的高产优质面条小麦品种航麦802,耐盐性和综合抗病性突出,适应性强;2022年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审定的高产优质小麦品种航麦106,抗白粉病、叶锈病和条锈病能力强,膳食纤维含量高。 航天育种的关键之一是种子材料的空间搭载。2006年全国航天育种协作组组建,联合有关方面启动航天育种工程,发射首颗育种卫星“实践八号”。根据计划,2024年将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联合推进可重复利用返回式卫星工程,发射第二颗航天育种专用卫星。同时,目前利用地面高能加速器模拟宇宙粒子开展的航天诱变机理研究也取得良好进展。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我们有了自己的空间站,开启了空间站时代的航天育种。”刘录祥说,育种专家可以通过开发空间辐射生物学舱外暴露装备与技术,开展真正的太空诱变育种,构建基于空间站的航天育种新体系,一方面可以精准设计和深度解析航天诱变机理,另一方面可以开展航天育种关键技术及重大基因诱变发掘与性状整合,开发多样化的新品种。接下来,将结合推进种业振兴行动等重大工程,发挥航天育种在新种源创制中的优势,开展协同攻关。(记者…

新华全媒+丨新质生产查甜心寶貝包養網力赋能“老三线”_中国网

4包養月11日,技术人员在攀钢钒能源动力分公司中控室内监控设备运行。 位于四川省攀枝花市的攀钢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特大型钒钛钢铁企业集团。自成立以来,攀钢集团依托攀西地区丰富的钒钛磁铁矿资源,不断自主创新,探索出钒钛磁铁矿高水包養網平综合利用道路,成为我国钢铁、钒钛产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近年来,攀钢集团不断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近日,记者走访攀钢多家生产分公司,了解新质生产力如何赋能攀枝花这座因三线建设而崛起的工业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包養。 新华包養網社记者 张豪夫 摄   

新能源汽车出行如何更省心(经济聚焦)_查包養行情中国网

随着驾乘新能源汽车长途出行的人员不断增多,每逢节假日,能否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充上电、缓解里程焦虑成了广大新能源车主关心的话题。今年以来,我国加大充电桩建设力度,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基础设施较上年大幅增加。充电基础设施运维情况如何?车主的实际体验如何?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假期,记者在承担着连接南北、贯通东西交通重任的湖南进行了实地探访。 包養網心得——编  者 开新能源汽车上高速公路最怕什么? “当然是怕找不到充电桩。”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假期,江西宜春人魏昕驾驶新能源汽车往返江西和重庆,返乡前心里还在打鼓。其实,像魏昕一样有顾虑的新能源车主不在少数。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依托高速公路长途通行的频率逐步提升,每逢节假日,服务区就面临巨大的充电服务保障压力。作为中部省份,湖南省境内各高速公路承担着连接南北、贯通东西的交通重任。今年中秋国庆假期,新能源汽车通行高速曾面临的“没电充不了、有电充不着、充电等待久”等烦恼是否逐步得到解决?记者进行了探访。 压力如何减小 填补空白,织密网络,拓展充电站点选择空间 “没想到,今年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比想象中方便。”10月4日,在长常高速北线湖南长沙西服务区停车充电的魏昕告诉记者,在单程1000多公里的长途行程中,为了照顾尚在襁褓中的孩子,自己一路上进了四五次服务区,“每个服务区都有充电设施,有的还能随到随充。” 同一天,在深圳从事网约车业务的沈先生驾驶新能源汽车自武汉返深。经行京港澳高速湖南段,临近昭山服务区时,他扫了一眼手机地图提示,减速后一打方向盘,顺势拐进了服务区的新能源充电站。 10根车桩,10把电枪,仅有4台车在充电,旁边还有应急充电车随时待命,这让沈先生瞬间安心不少。“今年的体验,比过去几年确实都要好。”沈先生告诉记者。 好在哪儿? “往年有的服务区不一定配备充电设施,充电选择空间要小得多。”沈先生说,因为自己的车续航里程短,加上已跑了40多万公里,电池性能逐渐衰减,约200公里就要充一次电。以前每次通行,都得照着出行前做的计划来,不敢变更一点。 “你看,现在经湖南这一路,各个服务区都能充电,错过个别站点也不要紧。”手机地图里,沈先生标注的充电站点早已密集地串成了一条线,几乎每个标记点前后约50公里都有一个备选充电站。 2022年以来,湖南省加快建设,强化运营,全面完善省内高速公路充电基础设施网络。截至今年9月底,湖南省已运营的155对服务区实现充电设施全覆盖,其中150对服务区共建成充电桩693根,充电车位达1217个。 “中秋国庆假期开始前,我们新投运1对服务区8个充电车位;同时结合日常数据分析,就9对充电需求量大的服务区实施充电能力提升,将52个充电车位铺排到位。”湖南高速服务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新能源事业部部长彭逸辉说,目前尚未建充电桩的服务区,布设了9台移动应急充电设备,以确保湖南境内已投运服务区充电设施全覆盖。 “这些天,我和同事轮流值守做好保障工作。”驻守雷锋服务区的应急充电车操作员陈永富说,“有的新能源车主没做好出行规划又忙着赶路,有时候凌晨两三点找过来,都说幸好有应急充电车救了急。” 据统计,中秋国庆假期,雷锋服务区1车4枪累计服务车辆92台次,充电量达2570.98千瓦时。 服务如何提升 专人运维,信息共享,引导车主合理出行、科学找桩 夜色包養下,一名老年车主在长沙西服务区的充电桩前,对着屏幕摆弄了好一会儿,因操作不熟悉,还是没有成功给汽车充上电。 正在站点做运维工作的刘镍见状赶紧走上前去,一步步引导老人完成全部流程,之后还加了老人微信,以备解答其后续通行遇到的问题。 作为湖南高速服务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新能源事业部运维主管,刘镍负责两个服务区的设备运维工作。中秋国庆假期,他在两个服务区之间来回奔波,现场解决车主在充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假期前,主要负责服务区充电设施建设运营管理的有关企业,就已经对所有设备设施进行了全方位巡检。“假期设备使用频率高,难免出现故障。全省范围内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站点,任何桩枪出现故障,运维人员都能在1小时左右赶到现场。”彭逸辉说。 “针对充电量较大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站,在24小时值守的前提下,我们通过搭建休息帐篷、发放排队号牌、设置接应小组、分发导流卡片等方式,包養为车主们提供服务。”国网湖南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运维检修中心主任唐玮介绍。…

英国《卫报》:社交媒体推动年轻人陷入“抗查包養app老焦虑”_中国网

英国《卫报》1月27日文章,原题:为何我们的孩子痴迷于抗衰老疗法?照照镜子就知道了 受社交媒体尤其是TikTok的影响,年轻一代似乎正在采用严格的抗衰老护肤方案,尤其是年轻女性。根据英国皮肤科医生协会的说法,如今痴迷于抗衰老疗法的人包括Z世代和更小的年龄层群体,有的甚至只有8岁。 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关键词是“预防性抗衰老”。他们会涂一些本来只有中老年人才会使用的保湿霜、去角质霜和“青春永驻霜”等产品,而这些产品的定价往往不菲。推崇“预防性抗衰老”也是这些产品的老把戏了,有些售价高达50或60英镑,还有很多大牌的价格对这些年轻人的父母辈来说都有些过于高昂。 毫无疑问,社交媒体是推动年轻人“抗老焦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年轻人的消费能力也在增长。去年秋天,美国投资银行派珀·桑德勒公司对近9200名青少年的购物习惯进行了调查,发现护肤品的支出增加了19%。皮肤科医生报告说,年轻人养成了复杂且不恰当的护肤习惯,也产生了更严重的“抗老焦虑”。伦敦一位皮肤科顾问医生甚至需要应对青少年对“鱼尾纹”的担忧。 这与我们X世代童年的“美容之法”相去甚远。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我童年的“美容之法”是由棕榈皂和法兰绒洗脸巾组成的。而现在,年轻人的护肤法听起来简直有点惊悚了。对韩国文化的迷恋导致了很多年轻人对“韩国化妆品”和“完美水光肌”的追求。年轻人热衷于观看“与我一包養網起做准备”等TikTok化妆教学视频,并在上学日早起费力打扮一下。去年,一名12岁的少女曾因其严格包養網的“美容之法”而走红,在她所有的日常护肤及保养措施中,甚至包括把纸粘包養平台推薦在车窗上以遮挡阳光这一方法。 如今,20多岁的年轻人被怂恿着注射预防性肉毒杆菌,美容行业也开始针对更加年轻的群体推出产品,迪奥甚至推出了婴儿护肤系列。卡戴珊姐妹也参与了这种护肤大势:金姆和考特尼的女儿(10岁的诺思和11岁的佩内洛普)在网上分享了她们护肤的视频。还有一些年轻人被称为“丝芙兰孩子”,因为他们经常在丝芙兰等美妆店闲逛。 皮肤科医生们表示,虽然有些年轻人需要在监督下得到治疗(比如治疗痤疮),但对大多数人来说,防晒、卫生和青少年时期用的一般保湿品就足够了。年轻人为了消除皱纹、细纹和色包養網素沉着而使用的一些产品含有类维生素A、果酸和水杨酸,反而可能会引起皮肤刺激、片状皮肤等问题,甚至造成长期损害,尤其是在不正确混合使用的情况下。有知名护肤品牌甚至不得不在社交媒体上公开解释说,它的一些产品并不适合年轻顾客包養行情。 所有这些现象似乎都超出了一般的年轻潮流和同伴压力,进入了一个充满完美主义以及自我形象痴迷的时代。抗衰老是美容行业的主要产品,预计到2030年,全球抗衰老市场的价值将达到1066亿美元。但对于孩子来说,为自己的一道笑纹感到焦虑是毫无必要的。这个社会充斥着越来越多无法接受自己素颜样子的人,这个时代的标准也是如此的不现实且苛刻,以至于人们去整容的时候都不拿明星的照片了,而是拿着自己美颜过的水灵灵的照片。 作为长辈,我们也要重新思考自己的做法,我们是如何培养出在恐惧衰老中度过童年的这一代年轻人的?年轻人会有如此严重的“抗老焦虑”,与“有样学样”脱不了干系,也许这是我们年龄歧视文化下不可避免的结果。在我们很多人的视角中,变老是不能接受的;在我们的社会文化中,老年人也被污名化了。这种扭曲、腐蚀性的价值观已经深深扎根于脆弱、可塑的年轻人的大脑。它确实与社交媒体、大众媒体和美容行业有关,但并不仅此而已。(作者芭芭拉·埃伦,陈欣译)

新华全媒查包養+|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开行一周年_中国网

4月13日,工作人员在中国西双版纳至老挝琅勃拉邦首发列车上表演。 4包養月13日,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开行满一周年,中老两国铁路部门在中国西双版纳至老挝琅勃拉邦两大著名旅游城市间增开1对国际旅客列车,旅包養客乘火车包養可实现两地间当日往返。 新华社记者 王静颐 摄    包養

河南虞城小荠菜长成大产业(人民眼·发展壮大查包養app乡村产业)_中国网

引子 客商前来考察,河南商丘市虞城县绿环速冻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范存鹿从工厂冷库拿出两块荠菜冰砖,解冻,洗净,切碎,做出一桌香喷喷的荠菜饺子。 “尝完饺子,客商当场下单,订购了2000吨速冻荠菜做食品加工原料。”范存鹿说,随着虞城荠菜的招牌越擦越亮,公司业务稳步攀升,近几年每年加工速冻荠菜约1.5万吨,带动2000多人就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发展乡村产业,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地处豫东平原的虞城县,过去长期重复着“玉米、冬小麦”的种植模式。近年来,当地利用玉米收获后、小麦种植前的两个月时间,种上一茬荠菜,平均亩产4000斤以上,既不“与粮争地”,又能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荠菜种植、加工、仓储、销售、物流体系在虞城逐步形成。2019年9月,虞城荠菜获农业农村部颁发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2023年,全县荠菜种植面积达12万亩,年产量约2包養網7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达44亿元。 日前,记者走进虞城县采访调研,探访小荠菜如何长成大产业。 成规模 全县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植的荠菜面积超过半数,走上规模化、专业化发展轨道 一场春雨过后,虞城县的大片农田里,麦苗长势更旺,一阵风吹过,绿浪翻滚。利民镇王珍庄村荠菜种植大户朱新伟有了新打算。 “叔,能否让我流转您家的地?一亩地我付1000元租金,等6月收了小麦,收成也归您。”听说隔壁村的张五哥打算搬到县城跟儿子生活,自家地块无暇照看,朱新伟随即登门拜访,开出的条件也很优惠。 为啥愿意多租地?“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荠菜这类原本生长在路边的野菜越来越受消费者欢迎。”早在2010年,看好荠菜种植前景、做了多年农资生意的朱新伟回到老家利民镇,搞起荠菜规模化种植,从100亩起步,近几年稳定在350亩左右。 “今年市场行情更好,荠菜还没开始种,就来了很多订单,我打算扩大种植面积,目前已增加到510亩。”朱新伟向规模要效益:农资集中采购,价格更低;土地集中连片,机械化作业效率更高;自家在种植技术、管理水平上也有明显优势。 “甜玉米6月种、9月收,冬小麦12月种、第二年6月收,每年土地有两个多月空闲,种上一茬荠菜。”朱新伟给记者算账,“荠菜亩产4000多斤,正常行情每斤售价1元多。比起以往只种玉米、小麦,多种一茬荠菜,除去成本每亩增收约2000元。” 小农户也受益。2022年初,王珍庄村村民张天顺把自家的地流转给了朱新伟。“过去,俺侍弄9亩多地,耕、种、管、收、运、销,样样得操心。”张天顺说,“土地流转以后,不但地里的收入没降,还能利用空闲下来的时间开农机挣钱,收入比往年多1万多元。” 细算增收账,张五哥综合比较后,答应了朱新伟的请求。朱新伟说,这些年荠菜种植规模逐步扩大,既靠好的市场行情,也靠好政策,“县里持续开展政策宣讲,鼓励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小田变大田,为我们开展规模化、专业化种植打基础、提信心。” 目前,虞城县由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植的荠菜面积超过半数,逐步走上规模化、专业化发展轨道。 稳供需 发展订单式种植,科学有序安排生产,产业链两端协作共赢 凌晨1点多,虞城县绿环速冻食品有限公司生产厂房内灯火通明,机器不停。公司董事长范存鹿指挥工人,把一块块1公斤重的标准荠菜冰砖从冷库运出,送至厂房,经过流水线解冻、清洗、挑拣后,再按照同样规格冻成冰砖,放回冷库。 为何这般?“虞城荠菜每年11月集中上市,新鲜荠菜比较容易腐烂,不易保存。我们就先将其简单漂烫、清洗,速冻成半成品冰砖后放在冷库。后续根据工厂产能分批解冻、精细处理,再次速冻为成品冰砖。等来了订单,再通过冷链运输等方式运送到下游食品企业。”范存鹿解释,绿环公司主要从事荠菜速冻、挑拣阶段的初加工,连接起上游的荠菜种植及下游的产品深加工。 科学有序安排生产,产业链从“头”开始做足准备。每年春节一过,朱新伟就带着一本新日历来找范存鹿“领任务”。 “今年准备种多少、什么时候收多少、品质有啥新要求,都按老范的要求来。他说一点,我就在日历上标记一点,标记完,今年的种植订单和计划就基本确定下来了。”朱新伟说,这样方便绿环公司安排生产,也降低自身经营风险,“绿环公司为我们菜农提供种子、种植规范和技术指导,签订合同按订单价保底收购,还提供部分预付款。有了订单,销路稳定,我们也能放心扩大种植。” 订单式种植平衡供需,产业链两端协作共赢。 范存鹿回忆说,有一年11月,正是荠菜收获的季节,虞城连降大雨,荠菜产量受到影响,市场价格涨幅明显。“今年荠菜供应没问题吧?”郑州一家大型食品企业的采购主管打来电话,满是担忧地问。 “没问题,我们和县里300多家大户、散户签订了长期订单,合作稳定。另外,公司冷库还存有200多吨速冻荠菜,能随时发货。”范存鹿答道,“因为市场价上涨,我们按合同约定,给种植户的收购价每斤上浮了两元钱。”…